其他
【书香民革】“望”见我们的过去和未来,民革雨花台区总支开展云上阅读活动
民革雨花台区总支自在红庐茶文化公司建成“中山博爱之家”后,专门购置书籍设立读书角,鼓励党员多学习、多读书、多交流,并依托“中山博爱之家”自发形成“红庐书简”读书会。此次的《“望”见我们的过去和未来》云上主题阅读活动,即原定于8月18日在总支“中山博爱之家”举办的阅读分享会,因疫情而改为线上活动。
李凤群在为《大望》读者签名
活动中,大家共读了民革雨花台区综合一支部党员李凤群的新著《大望》。李凤群是全国一线女作家,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学员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曾在《收获》《人民文学》《作家》《大家》等杂志发表作品,著有《大野》《大风》《大江》《颤抖》《良霞》等多部中长篇小说。曾获第三、第四届紫金山文学奖,江苏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安徽省首届鲁彦周文学奖长篇小说奖,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提名奖,《人民文学》2018年度长篇小说奖等。
长篇小说《大望》于今年8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,讲述了生活在上海某小区里的四位老人赵钱孙李,毫无预兆地出现了异常状况,儿女把他们给遗忘了。离开子女、无依无靠,四个老人回到了大望洲岛上重新寻找他们原来的生活路径。在缺乏钱财物资的条件下,这几位老年人在不适之地生活了三十天,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他们靠着自己的力量,脱离儿女,生存了下来,并且正视了过去视而不见的东西——自己灵魂深处的罪与恶。
共读结束后,总支7位党员撰写了书评,分享了研读感悟。
《大望》是李凤群所有小说里面试验性质最强的一部,尝试探索中国人的“罪”与“罚”。表面上是探讨人入老境之后的窘迫和应对,事实上是对中国人精神思维的一次摇撼和清洗。
《大望》于黑夜中发现光明,获得净化、获得救赎、获得超脱。“大望”分明是作者的情怀。它有“看”的意思,向回看,看到自己的来处,看到往事与悲欢,往后看,看到忏悔和信仰。
《大望》是一部有担当的作品,告诉我们物质富裕之后,应该追求精神的提升。但精神的提升不是空穴来风,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痛苦的反思,需要看清自己和他人,才能逐渐完成。
《大望》不同以往,小说中的人们陷入了隔离和怪异孤独的凄惨处境,让我看到了极端的畏惧、神圣和罪恶感,也让我看到凤群对幽暗意识的深度探索。
《大望》向我们展示了这几十年来,中国人是如何在社会中立足,如何建立了和谐的社会。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,正是生命努力的最终目标,各尽所能,各得其所。小说中的“赵钱孙李”,令我拍案叫绝,期待李凤群的“周吴郑王”……
凤群不过四十多岁,虽然著作等身,但年龄尚小。她不赶时髦写俊男美女,而是直面老人的困境,值得赞赏。合上书本,回顾四位老人漫长的一生,真是不胜唏嘘。小说最终告诉我们:“没有一件事是无端存在的,当人没有爱的时候,他是无所依存的!”
《大望》的开场虽然有魔幻色彩,但渐渐地却越来越现实主义。李凤群没有注入过多的戏剧冲突,她不急不徐地走走停停,令人猜不到开头也猜不到结局,她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憎恶表现得很明朗。从回顾追问到寻找救赎的出路,张驰有度,有板有眼。我喜欢李凤群的精神气质和小说命运。
响应民革市委号召,各基层组织火速行动!(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)